《开局是崇祯,打仗靠请神》是作者大大“朱由检”创作的一部历史脑洞小说,书中情节新颖,看点也非常密集,剧情紧凑,非常值得一看。这本小说目前连载中,更新了143284字,最新章节第61章 回封地?回个屁!。这本书又名《开局是崇祯,打仗靠请神》。
一、作品简介
最近非常热门的一本书《开局是崇祯,打仗靠请神》,它的作者是朱由检,主角是朱由检朱元璋。主要讲述了:“崇祯朝的官员任用选拔,还需借内阁三杨一用,只要有才能,就可放在合适的位置上。”朱由检沉思道。北方鞑靼仍虎视眈眈,不断侵入大明边境,辽东总兵吴三桂反复横跳,摇摆不定,对崇祯的态度很是忌惮,生怕走了袁崇……
二、书友评论
书很不错,推荐一读,细节也很到位,毕竟没有完美的书,还望作者多多听取读者意见,不断完善,努力!
啥叫朱厚照雇不起将军才自己上啊 能不能不要说这种贴纱布的话
万贵妃怎么了? 怎么就一代妖后了。
不好看,唯一的噱头就是重崇祯老祖宗,还有完全不符合史书,自己在网上搜搜吧,朱棣对朱标的后代是怎么做的,我以前很喜欢朱棣,但是看了史书一点也不喜欢了,朱棣他不配千古一帝,只配乱逆之臣
刚看了差不多八章吧,有不少错误或不好的地方。首先朱由检在朱元璋面前自称儿臣,是错误的,应该是自称晚辈。其次,朱标之死,对朱允炆最有利(对吕氏最有利)。虽然那个废材不会干这种事,但其想当吕太后的娘一定会干。只要把太子妃常氏搞死,自己就能转正;再把皇长孙朱雄英搞死,儿子转正;把丈夫搞死,儿子就是储君候选者之一;再把秦晋二王搞死,顺便让儿子的老师告诉老朱立朱允炆为储君符合礼制,老朱多半是同意的,基本上建文废材当储君就是板上钉钉;最后搞死老朱,自己就是吕太后。最后老朱知道历史后,见到成帝的朱允炆,只会用泡了一晚上盐水的家法(藤条)往死里抽,而后废其帝位,踢出族谱,贬为庶民,并为朱棣正名。毕竟二者成绩摆在那里,永乐大帝甩废材建文两万光年。
三、作品赏析
“崇祯朝的官员任用选拔,还需借内阁三杨一用,只要有才能,就可放在合适的位置上。”朱由检沉思道。
北方鞑靼仍虎视眈眈,不断侵入大明边境,辽东总兵吴三桂反复横跳,摇摆不定,对崇祯的态度很是忌惮,生怕走了袁崇焕的后路。
山东有刘泽清抗旨不遵,割据一方,左良玉统兵二十万雄踞武昌,亦是极大隐患。
至于江南富足之地,想必士绅才子们正载歌载舞,过得如世外桃源般,丝毫不受王朝更迭的影响。
虽然之前杀爽了,但事后还是需要补齐官员,毕竟偌大个王朝,靠仅剩的十几个大臣肯定运转不过来的。
“倒是这洪武朝该如何提升国祚。”
建文朝有老朱出面背书,底下文官大臣不敢吱声,朱棣也就不必搞一些骚操作,亦无需过早迁都,浪费民生民力,反而因老朱在头上随时可能下来,以致朱棣每日勤勤恳恳,一刻不敢松懈!
靖难之后的大明正在飞速恢复着,甚至被老朱吓完了的百官们也是齐心同力,有盛世之初的景象。
如此国运有所提升,却不意外。
获得建文朝国运提升的奖励之后,朱由检有点食髓知味,而且想要快速挽回眼下的局面,少不了颠覆性的东西出现!
比如蒸汽机……
“先去一趟洪武朝吧,若没有快捷的方法,便从洪武宝钞下手,给太祖爷整明白银本位是怎么回事。”
“再不济,搞个大明日报掌握舆论点,实在不行只能等待蒸汽机了,届时照搬过去,铺设铁路,国运必然会有一波提升。”
朱由检想来想去,忽然眼睛一亮。
“好像倭国有一座巨型银矿,据说产量高达当时全球的三分之一,每年产三百余万两白银,足足可挖四百余年,堪比洪武年间三四成的税收!”
“得叫上太祖爷去趟永乐十九年,那边郑和应该准备五下西洋了,刻不容缓啊。”
说罢,朱由检挥手打开洪武朝通道。
……
洪武十五年。
养心殿。
朱元璋正埋头苦干,奏疏一本接着接一本的批阅。
旁边是年仅二十,即将就藩的燕王殿下,神情惊恐中带着一丝的委屈,鼻青脸肿的跪伏在一旁,瑟瑟发抖。
他想不明白,自己只不过托大哥朱标问问老爹何时去就藩,就被老爹唤来暴打了一顿,甚至连个理由都不给。
因为刚才他提起胆子,弱弱问了一句‘为何打俺’,然后被朱元璋瞪着虎目大喝一声: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!
就这就一句话给怼了回去。
‘老祖自保多福吧。’
朱由检刚出现,看到这一幕,也是不敢多言,行礼道:“拜见太祖爷。”
“大孙来了啊。”朱元璋揉了揉眉心,露出一抹疲惫的笑容,而后正色说道:“咱已经准备好了,京营可再拨出五万兵马,老四那边应该也差不多了,准备何时动身啊。”
俺准备好了啥,领兵打仗?
年轻的朱棣眼中陡然迸发出一抹神采。
朱由检汗颜,连忙道:“太祖爷,如今京城危机已解,闯贼大军全然不是太祖爷洪武兵的对手,已然全面溃败,不值一提。”
“哦?倒是咱高估了贼军。”朱元璋松了口气,这两天一直压在心头的石头终于放下,不由开怀大笑。
朱由检道:“儿臣此次前来,准备带太祖爷见一个人。”
“何人?”
“朱棣!”
“在。”
年轻的小朱棣下意识应道。
砰!
“滚犊子。”朱元璋臭骂,一脚给他踹出了养心殿。
老朱当然知道不是自个家这个小老四,也并非建文朝的大朱四,应该是那个迁都北平府,年号永乐的朱棣!
“见老四见得咱脑仁疼,你看看,在咱身边的时候,老四多乖巧,打不还手,骂不还口的,放北边养了些年就变野了!”朱元璋惆怅片刻,转而问道:“大孙此番前去永乐朝是为何啊。”
朱由检笑了笑道:“赚钱!”
“哦?”朱元璋想了想说道:“刚平定叛乱,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,这样,大孙若是缺钱,咱给你拿一百万两的宝钞,你且先用着,不够咱再印。”
‘你瞅瞅,这就是来自老祖宗的无脑溺爱。’
这是朱由检在听到宝钞两个字之前的想法,之后脸色直接垮了下来。
说到洪武宝钞就不得不说元朝。
元朝其实是一个在金融上十分超前的朝代,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以纸币为主要货币的朝代。
朱元璋作为一个从元朝过来的人,他对于纸币有着特殊的偏爱,他十分喜欢印刷宝钞纸钱,爱拿这一张张凭空印出的纸去换取物资!
然而元朝发行宝钞,至少在前期还是有保证金的,严格执行银本位制度,而朱元璋印宝钞从来就没考虑过保证金的问题。
洪武二十九年,朱元璋发动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北伐——第十三次北伐。
燕王朱棣率军在大宁两次大败北元军队得胜还朝,当时朱元璋一开心就赏赐了朱棣一张面值一百万两的宝钞。
然而这会大明宝钞因为朱元璋的随意滥发,早已经成了没人愿意要的纸,赐给朱棣这张一百万两的宝钞,擦屁股他都嫌喇腚!
“太祖爷,宝钞在几十年后就已经废除了,朝廷被迫解开禁银令,事实上由于您完全不遵守银本位的制度,宝钞正在不停的贬值!”
“在四五十年后,每钞一贯,只能折铜钱一文,甚至到了宝钞掉在地上,过往的行人甚看都不看一眼的程度。”
“当时的朝廷没有办法,最终取消了白银的禁令,之后咱们大明又回到了白银时代。”
(一贯等于一千文,也是目前最高的宝钞面额,后面老朱就放飞自我了,百万两的宝钞都开始印了,堪称明代的津巴布韦币)
朱由检深入简出,尽量委婉的讲出宝钞的利弊,和银本位制度是什么。
好在老朱很聪明,而且不耻下问,在朱由检多番解释下,终于弄明白了。
朱元璋面色严肃,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,语气沉重道:“这么说,发行多少宝钞,就要储备多少银子……可本朝收上来的银子只有那么一点,这样做,宝钞数量少的可怜,在京城都流通不开啊。”
朱由检说道:“正因如此,才要去永乐朝搞银子。”
“几十年后的永乐朝白银很多吗?”朱元璋费解问道。
“永乐一朝连年征战,监国的朱大胖穷的都要当裤子了,当然是没钱,咱们这次前去是为了搞到郑和与宝船,从而东渡倭国,将这块弹丸之地纳入我大明的版图!”
朱由检娓娓道来:“太祖爷有所不知,倭国虽是弹丸之地,但是其上有座巨型白银矿,产出极为丰富,每年可开采三百余万两白银,至少能开采四百年!”
“多少!?”朱元璋震惊的拍案而起,眼珠子差点瞪出来,要知道洪武年间,每年收上来的白银只有可怜的几十万两!
而布、绢、粮米折算成白银,都足有两千万两,其中比例过于悬殊!
本来他还在犹豫,毕竟倭国素来贫困,且倭国政治混乱,将军比国王势大,所以每年上贡都被他拒绝了。
他担心耗费国力东征,最终得到一块食之无味的地盘,又有何用。
可现在谁要说不能东征,你看老朱大嘴巴能不能抽飞他!
每年产出三百万两的银矿,若是利用得当……
身为一国之君,朱元璋深知这是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的大功绩!
朱元璋突然说道:“大孙,去什么永乐朝,咱这就有船啊!”
当年为了抗击陈友谅的水军,老朱痛定思痛,大肆发展过造船业,如今造船工业已然到了成熟阶段。
朱由检解释道:“主要是为了向郑和问询海上经验,大明与倭国之间有季风呼啸,若时段不对甚至都不能安全抵达,事关重大,必须准备充足!”
“大孙言之有理,当年元朝两征倭国,都受风暴所阻,损兵十数万,粮草军械无数,风险是大了点,但利润很高!准备充足便不足为惧!”朱元璋深以为然。
朱由检准备好后,照例问了句:“太祖爷可有事要吩咐下去?”
“无事,这便启程吧!”
朱元璋摆手,忽然叹息一声说道:
“老四很快就要去就蕃了,去之前在咱身边学几个月吧,你说这以后万一标儿,万一……”
朱由检张了张口,默默说道:“一切都听太祖爷的。”
他不敢保证太子朱标能够长命百岁,也不敢保证朱标继位就一定是太平盛世。
毕竟,在他出言提醒朱标,朱元璋严令规定工作时间后,洪武朝的国运并没有提升,好像就已经给出了答案。
……
小说《开局是崇祯,打仗靠请神》试读结束!